明代元宝价值多少?

家吉桐家吉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洪武通宝”,铸于明太祖朱元璋建国之初的1368年至1397年间。因太祖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故将这种币式称作洪武通宝。该钱径2.45~2.50厘米,重3.27~3.48克。钱文楷书,直读,光背。初行时,每文值银一分,后减至八厘。 据记载,《洪武通宝》最初由朝廷委托各地宝泉局和宝源局铸造。后来由于发行量巨大,导致货币贬值,民怨沸腾,于是又下令停铸。但后来发现军饷和一些开支还需要用铜钱支付,于是又陆续开炉铸造。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史书上有过关于“废铜”的记载,但学者们在研究后认为,当时中国境内的铜铁冶炼技术仍然非常落后,因此不可能出现大量“废铜”而无人回收利用的情况。所以这些“废铜”很可能是尚未被充分冶炼的粗铜,或是工艺落后的青铜器。 还有一种说法是《洪武通宝》在初期因为质量较好,所以百姓都很乐意接受,不过等到后期,由于官府一味增加产量,导致质量下降,百姓就不乐意接受了,甚至还有骂声。对此,朱明皇室也十分恼火,于是下令各个铸币厂改进工艺,提高质量。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提高《洪武通宝》的防伪能力,设计者特意将“武”字的“戈”写成“成”字,且“武”字的一竖穿过“成”字。另外,有的版本中还刻有“工”字形图案以作为标记。

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鉴宝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初的人眼鉴赏,发展到后来的仪器鉴定;再从肉眼辨别真假,发展到可以精确到某枚钱币的铸造工艺具体是哪一批次。 但无论手段如何更新换代,有些基本的鉴定技巧还是需要学习的。

首先还是要看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一般来说,历史悠久的古钱币由于经过了漫长岁月的洗礼,已经不具备货币的性质了,但其艺术价值却很高。比如我们熟知的“秦半两”“汉五铢”等。而新莽发行的货币——“布币”“刀币”,虽然是封建王朝发行的第一批纸币,但由于年代久远,留存下来的真品极少,而且形制较为特异,所以其收藏价值也不容小觑。

其次要看其发行量。这一点主要是针对明朝的“大钱”而言,因为明代中晚期受“白银危机”的影响,为了缓解财政压力,朝廷频繁发行大钱,使得一些面值较大的明代“大钱”发行量非常大,现在市面上能够看到的真品较多,所以收藏价值不高。而清兵入关之后,为了扭转明末乱世的恶果,实行“币制改革”,重新确立银本位制度,发行“乾隆通宝”,因其背面均有“宝川局”“宝广局”或“宝河局”等铸地铭文,故而早期铸造的“小钱”(直径小于2.5cm)存世较少,颇有收藏价值。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