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宁重宝有什么价值?
“崇宁重宝”,有楷书、行书、草书3种字体,分5字、4字、3字及2字,共计10个不同版别 我国历代都铸造过铜钱,但大部分都是在王权衰弱或动荡时期。例如秦代统一天下后,在各地设置郡县的同时,也设立了专管货币发行的机构——上林三官(上林苑,汉宫中饲养供玩赏的野兽处),负责统一铸钱,所铸五铢钱成为汉代通行的钱币。到唐代,由于经济繁荣,物价低廉,人们便把以前发行的铜钱回炉熔化重新打制新的铜钱。这种由朝廷控制发行、流通的钱币被称为“制钱”;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来代替铁钱和铜钱。
元明清三代主要用白银作货币,以银子作“银元”流通。而民国时期由于军阀混战,各地军阀都以“造币厂”为自己开办的兵工厂,因此钱币市场一片混乱,各种假币、劣质币层出不穷。到了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又退出流通领域。 所以,从“崇宁重宝”这名称上就可以看出,它应该是北宋徽宗赵佶崇宁年间(1102—1106年)始铸的一枚重宝,而不是宋真宗时的“崇宁重宝”,也不是清代的“崇宁重宝”。
“崇宁重宝”,有楷书(有“元”字)、行书(无“元”字)、草书(部分为草书“元”)3种字体,分5字、4学、3字及2字,共计1o个不同版别(不包括异形) 目前,“崇宁重宝”的普品市场价格一般在45~50元/枚之间,个别版别好的能卖到几百元甚至更高。虽然比不上南宋“绍兴元宝”“绍兴通宝”和小平钱那样有名,但也绝对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