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开元通宝价值多少?
我有一枚背面月纹的,网上说是新莽钱,但是我看和唐代的开元通宝外形很相似啊!请问到底是新莽还是唐?还有一枚正面是两株禾苗中间一“田”字,背面的图案类似莲花,请问这是哪的钱币?谢谢啦~ 回答:楼主的两个问题可以合二为一答。
1.新莽钱说不通 2.钱文“开元通宝”为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所定名,但直到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才铸行。 现在看,这枚钱的铸造年代不晚于唐朝初年(唐高祖李渊武德四年),因为唐初钱的风气就是崇尚大,这枚钱直径达到28毫米,在同时期的唐钱中是体积最大的,而且这种形制在唐初是很受欢迎的,比如著名的“五铢钱”。 另外,从钱文上看,此钱的“开”“元”二字与后期(也就是玄宗开元年间以后)的开元通宝钱一样,而“通”“宝”二字则比后期的要瘦一些。 “通”字一竖穿下“走之”,是为唐初制度。
晚些时候,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为了应对财政危机,唐代陆续铸造了“乾元重宝”、“重宝”铜钱以弥补亏空,但是这俩个钱币的“通”字一改唐初风格,上横穿下“走之”; 到了晚唐时期,由于藩镇割据,朝廷财政窘迫,又没钱增发银锭铜币(当时民间货币主要为白银),于是先后铸行了“会昌通宝”、“会昌元宝”,这俩个钱的文字借鉴了魏碑字体,“通”学“乾元重宝”,一竖穿下“走之”。 然而,这枚唐初开元通宝却与众不同,它的“通”字延续唐初风格,一竖穿下“走之”,这也是唐代开元通宝中的异类,堪称唐代小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