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通宝有收藏价值吗?
我来回答,虽然我只有50分 首先说明观点:天启皇帝是个很有意思的皇帝,他的审美和某些方面的前瞻性比他的祖父万历爷要强很多;这个“强很多”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明末的天启年间的版刻书籍,书口上会多出一个“天启丁卯(1627)年”的标记。为什么是丁卯年而不是其他年份呢?这是因为这天启丁卯之年,天启帝下旨让天下书商将书板全部烧毁,只许重新开雕印书,而新刊的书必须标明“某本第几刷”以示与以往不同。为什么要烧书?原因是这年京师及各地爆发瘟疫,民不聊生,而当时的人们认为瘟疫的原因是“书文之中毒”所导致的!因此要焚书灭毒…… 当然,最后也没有把书全焚了,毕竟这是不可能完成的的任务——因为书商们早就做足了准备,大量书籍都存着副本呢嘛!不过这件事也能体现出天启帝的审美—纸墨的味道他不喜欢,他喜欢的是铜版雕刻的颜色搭配……所以后来崇祯帝即位后,依然延续了这样的风格,我们可以从《崇祯故宫遗物》中看到诸多体现这一风格的插图。
言归正传,题主提到的“天命通宝”应该是“天启通宝”的误笔。关于“天启通宝”的价格,我查了下数据,具体值取决于版式,普通版式的一枚价格在30~40元之间,少数版式好的比如背恩、背粤、背东等价更高些。 为什么我敢如此肯定地说“天启通宝”没有太大的升值空间呢?原因也是在于“崇祯元年焚书”这件事情上。
明朝灭亡后,清兵入关迅速占据北京,此时李自成的大顺军尚在北京附近,因此清朝政府担心李自成的部队会抢掠紫禁城,便匆忙将宫内的文物典籍搬运出城暂避。然而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李自成并没有抢掠紫禁城的意思,反而主动派人和清廷联系,表示愿意结为兄弟之好,共尊崇祯皇帝为国君。 清廷一听,喜从天降啊,马上就表示了接受并遣使祝贺。随后李自成的部队进驻城内,清廷再次搬家……
那么问题就来了,李自成进入北京后做了什么呢? 他不但没抢掠财宝,反而将明代的御用文房用品尽数搜罗到了大顺政权的皇宫内,此外他还命人搜集大批明代书籍,准备编撰一部《三皇大典》。更妙的是,李自成命人按明代规制在殿中设了“钦定古今鼎籍”的匾额。 这下子可把清王朝给难受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