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票有收藏价值吗?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我刚好在几个月前弄过类似的事情——不过不是我准备票,而是我收集的“样票”(其实严格说是“印刷品”)。 当时是因为看央视10频道的《中国影像方志》节目,看到里面有一个关于山西平遥的专题,里面介绍了当地的“汇源社”,于是产生了兴趣。这个“汇源社”全称是“北京汇源社印刷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地址就在北京朝阳区高碑店乡小郊亭村105号(朝阳路口东)。
这家公司现在好像还活跃着,不过当时已经倒闭了。我在那里看到了堆积如山的印刷废品(主要是胶片和纸制品),于是从中挑选了我想要的资料,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终于挑出了差不多300张“宝”(因为很多都破损了,只能捡回来一些“宝贝”),这些“宝贝”都是原大、原形的“样票”“样书”,品种繁杂,包括普通邮票、特种邮票、航空邮简、挂号邮件、汇款回执单以及信封等,其中还有一张1966年发行的《红海军造船厂》特种邮票,这是当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产物,也是极其少有的“全品”。
说实话,我当时只是觉得这些资料非常有价值,想自己收藏起来,但是又觉得放在家里占地方,最后只好找了个盒子,整齐地码好,放在了书架的最上层,平时也极少拿出来观赏。 最近由于准备组建家庭图书馆,所以在对藏书进行彻底的清理,发现这本书时,顿时感到一种喜悦,仿佛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