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画价值如何认定?
当代艺术拍卖市场,以2013年为分水岭,之前交易的都是具有传统审美意趣的“旧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之后则是“新当代”艺术家占据主导地位。 什么是新当代艺术?简单地说就是拒绝传统、崇尚自我的艺术,是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在绘画上的体现。
这些作品大多没有传统的寓意和情节,呈现的是作者当下生活的环境、状态和个人感悟,是所谓的“自说自话”;表现形式上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手法夸张且个性鲜明。当然,这些“新当代”作品并不是都那么让人反感,有的也给人带来一定的视觉冲击力和美感。 对于这样一批艺术作品的价值评判显然是不能用传统的美学标准去衡量,我们正处于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多元化必然导致价值观的差异而造成的评价标准的不同,所以争论和分歧在所难免,甚至经常会出现“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场面。但不论怎么争、怎么质疑,艺术市场的规律是不会改变的,有需求的永远会寻找满足他需求的东西,而缺少需求或不能满足需求的东西最终将被淘汰或者转换其他的功能。
所以,我认为一幅好的当代艺术品首先应是有欣赏者的群体,其次这个群体的数量是足够保证价格的上涨空间,最后这个价格必须高于艺术品制作的成本。如果一条定律可以概括的话那就是:需求量×单价>供应量的平方,也就是商品的需求量要远大于供应量才能维持价格上涨。 当然,这里的供需关系是相对的,比如在某一段时间一段区域可能供不应求,但在另一个时间段另一块区域又供过于求。总之,一个好的艺术形式必定是符合大众审美要求的,这一点不可能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