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玉器价值高么?
目前,在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中,明代玉器拍品的数量并不多,但整体价格水平较高,不少拍品都以过千万的价格成交。例如 2015 年春拍中,一件明代青白玉凤纹佩以 768.5 万成交;在 2015 年秋拍中,明初「青白玉螭龙钮方印」以 341 万成交;而在 2016 年春拍中,一件明代白玉雕罗汉像以 607 万成交。 与明朝中晚期相比,明初玉器的用料更为精良、做工更加细致、造型更加典雅,多为实用器或陈设用器和礼仪器具,如璧、圭、璋、琥等。至于人物、花鸟、山水等明清时期常见的装饰题材,则较少出现于明初器物之上。
虽然目前市面上的明初玉器拍品数量并不丰富,但价格水平却高低不一。如前文所述,有一些品质较好的作品可以达到上百万元甚至更高的价格,而有些则由于年代久远、材质较差等原因仅能拍出数万元乃至更低的价格。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影响玉器价格的因素有哪些,然后再进行对比分析就能找到答案了。
一般来说,影响玉器价格的主要因素包括: 不同玉器作品因其自身质量的差异,导致其最终价格差别悬殊。而明初玉器大多属于祭祀用品、君王仪仗或者文人雅玩,做工极为精细,材质优良,部分作品还可看出当时严苛的制式要求,因而价值较高。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也是影响玉器价格的重要因素。其中,明初玉器大多制作于明代初期,这一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发达,玉器行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和工艺技师在这个时期涌现出来。他们创作的玉器作品不仅在质量上令人赞叹,而且在设计上也体现了极高的审美追求——无论是作为礼仪用器的璧、琮、圭,还是作为文玩杂件的雕件、印玺,都颇具观赏性和收藏价值。一些明初玉器上往往还留有其时流行的纹饰,诸如莲花、卷草、缠枝等,这些纹饰的线条疏朗有致且极具灵动感,给玉石制品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使得它们如今看来并不显得单调乏味。
当然,市场情况总是在不断变化着的。随着新材料的层出不穷以及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玉器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发生着巨大变化,各种审美趋向也逐渐呈现多元状态。如果只一味追求传统和复古,很可能就会被时代所遗弃。于是,一些商人便打起了“明朝的幌子”,出售的所谓“明初玉器”其实只是仿古制品或是民国时期的复制品而已。这些赝品由于成本低廉且极易获取,在市场上泛滥成灾,从而对真正明初玉器的估值带来较大干扰。因此大家在选购明初玉器的时候要注意辨别,以免花大价钱买入假的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