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青铜鐎斗价值多少?

严瀚东严瀚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鐎斗”,又称“燋斗”、“椒斗”,是古人夜里用来煮食物或热酒的器具,样子像小锅,有足可以直立,上有盖,下有承盘,有的还有长柄。《西京杂记》卷二载:“武帝时,未央宫中有东厨,凡百五十间,以烹肉其上大镬,方圜各一丈,高二尺五六寸,底深五尺。釜上承盘,径三尺六寸,形如小斗而厚。”这里的“釜”就是指“鐎斗”了。不过这个口径和尺寸和现在的鐎斗差别太大,可能是皇家的专用炊具。 这种器具的流行年代似乎没有多大变化,一直延续到魏晋南北朝时代,到了唐代就完全被其他的器皿替代了。所以从汉代到如今,这几乎是一个完整的器物序列。 “鐎斗”虽然一直流传不绝,但是材质却一直在变。除了青铜、陶土之外,宋代以后出现了铁制、铅锡铜合金制的“鐎斗”,到了明代甚至出现了瓷制的“鐎斗”,只不过后来这种瓷器因为太容易碎,使用起来并不方便。 至于题主所说的这件青铜鐎斗,目前我所见到的资料里,只有东汉许慎编写的《说文解字·鼎部》里提到过“燋斗”这个词:“燋斗,鬲也。”段注云:“今人夜热汤,有燋斗,以铜为之,有耳可系绳,中容水二升。”这里所说的“燋斗”其实就是青铜鐎斗了。 汉代的青铜器大多纹饰简朴,除了个别礼器或者祭器会有精美的纹饰外,一般的餐具都只有简单的纹样。比如汉哀帝时的画像石中就可见到煮食的画面,石上描绘的是一人正在用青铜鐎斗烧水煮食的样子;东汉袁康撰著的《越绝书》中也记载了越国工匠专门给汉朝皇帝制作“焦斗”的事,说明此时已经将“焦斗”作为赏赐之物了,而且制作的还都是“铜青白”(可能是一种装饰工艺),可见当时的“焦斗”不仅普遍,而且质量也是很好的。 至于您的这件文物,从图片上看应该是西汉晚期的物品,由于时间已过去了近两千年的时间,能保存下来已经很不容易了,而且看样子保存的还算比较完整,虽然没有看到底部的承盘,但应该基本能够代表这一时期的“鐎斗”的水平。至于价格的问题,我觉得作为一个非商业性质的网站,还是不要讨论比较好,毕竟文物艺术品拍卖会上的东西也不是都那么合法……当然您要是觉得我是在避重就轻,也可以把问题直接私信给我。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