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银元现在价值多少元?
1932年,国民政府以法币收回白银,导致民间所存的银本位货币大量贬值。于是,人们将原来收藏的银币拿出来换钱使用,或是拿出去熔化重铸。此时由于战争的原因,国内工业体系严重受损,铜等原料极度缺乏,而日军又封锁了我海军用铜的进口渠道,导致铜材更加紧缺。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就发行了一种与银元同样大小的铜元,也就是“仿古铜元”,用来弥补市场空缺。
这些硬币的正面图案统一为中山头像,背面则根据年份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如1940年的背面图案为花边“寿字纹”)。因为材质是铜的,所以重量比银元要轻很多,约2.5克/枚左右。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人民币的普及,这种旧式的铜元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六七十年代,我国还在继续生产这种币种。当时由于国际形势对我国不利,为了保护刚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的战略产业必须进行全面自主。其中,钢铁和有色金属就是重中之重。
为了恢复这两个行业,大量的资源被投入进来,其中就包括铜和锡。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人们不仅把吃菜的钱省下来买金属制品,甚至连铁锅都要送去炼铜。不过,由于当时科技水平限制,冶炼工艺还较为落后,使得大部分的青铜和紫铜都被当做废铜回收了,只有少量的高纯铜得以保留。我们如今看到的“仿古铜元”大多质地纯净,色泽鲜艳。
那么,这么多的“仿古铜元”流出了吗?其实并没有,它们大部分都被国家收归国有,集中存放。市面上能见到的大多是由老百姓自己保存下来的。“仿古铜元”的存世量并不会很大,市场价格自然也就比较高。目前好品相的“六四版”市场价大概在一万元一枚,而“七八版”的价格则在两万元左右。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纸币是在没有机械辅助下完全由人工雕刻成的,因此每一张钞票的字迹都各不相同,具有很高的观赏性以及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