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刊号-收藏价值大吗?
作为一本期刊,其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毋庸置疑。这是由杂志的特性所决定的。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先有学术论著,后有学术刊物。学术著作是对某一学科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度加工,而学术刊物则是将这一领域的研究最新成果进行整合与归纳;没有早期的学术著作,就没有后来的相关学术刊物;反之,离开了后来的学术刊物,相关的学术领域就难以得到持续的充实和发展。每一门学科的学术刊物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值得我们好好保存。 但是,对于同一本学术期刊来说,由于出版的时间不同,其本身的价值和意义也会有所区别的。一般来讲,我们区分期刊的版期比较简单,以每月出刊一期为例,如果是1月、7月、12月出版的刊物,那么就可以视为该期刊的创刊号。当然,这种划分方法只是相对而言。
以《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例,如果按上述标准来看,该刊创刊于1953年1月,然而据编者介绍,该刊的历史却可以追溯到40年代末,当时的北平大学校长傅斯年创办了一本《国立北京大学五届学生会会报》,作为学生自治组织的机关刊物,定期向同学发表学校各项情况的报告。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这本小报也逐渐停刊。 应该说,能保留到现在的一本期刊都是非常宝贵的,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它们。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因为年代久远以及保存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相当一部分的刊物都有一定程度的残损,有的还缺页或复写份,给阅读带来一定的困难。有些早期的刊物甚至只有油印本或者铅印本,质量较为粗糙。但无论怎样,这都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材料。如果我们把这些刊物原封不动地留给后人,那将是最大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