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孔布有收藏价值吗?
目前所见的三孔布币,只有两种:一种是有文字的“三孔布”;另一种是无文字的“单孔布”。前者多见于汉代遗址或西汉初期墓葬中,出土时大多残损严重,且因浸蚀而文字多模糊不清甚至完全消失;后者则是战国中晚期之物,流传下来的数量要远大于有文字的三孔布。这两种类型的布币虽然皆属仿古货币,而且外形也都相似,但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相当明显的差异:首先,二者的形制不同。有文字的三孔布长方形片状,首尾凸,中部凹,形似铲状;无文字的单孔布则呈矩形薄片,左右两边有一对斜向的翼角,形状如梯形。其次,二者表面的纹饰不同。有文字的三孔布在铸造后还经过打磨抛光,表面光洁,四边有棱齿,中央有一道凸起的弦纹将整枚钱币分成相等的两部分,看上去颇为美观; 无文字的单孔布则是浇铸成型,表面较为粗糙,中间的一枚圆饼形方孔边缘有棱痕,在圆饼上端正中有一个小穿孔。最后,二者的材质也有区别 。有文字的三孔布是用青铜铸成的,而无文字的单孔布则由锡和铅的合金铸成。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差别只是就多数情况而言,并非绝对。有些有文字的三孔布也有可能用锡、铅的合金制作,反之亦然。
关于这两种古钱币的区别,东汉著名经学大家郑玄在其著作《汉书注》中讲得很清楚:“钱之有文如是耳。古者钱必凿上曰‘宋’字。今钱文曰‘宋’者,其凿文也。” 意思是说,上古时期的铜钱,上面都有个“宋”的标记(即钱文),比如宋朝的宋元通宝等,都是如是。到了汉代,有些人伪造先秦的古钱以欺骗世人,他们的造假方法也不是千篇一律,其中就有在铜币上打一个“宋”字的做法,于是,这些伪币就被称作“宋钱”。后来人们把真品宋代的钱币称为“宋钱”,而把伪造的含有“宋”字的银元称作“伪宋钱”或者“新宋钱”。 以上所述,就是历史上关于三孔布和单孔布的几个重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