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的满洲是什么地方?
“满洲”并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一个政治概念。在明朝时,“满州”一般指今天的大兴安岭和嫩江流域一带,即努尔哈赤的“后金国”所在的地区;而到了清朝时期,随着清廷定都北京、开发东北,“满洲”的概念才变成了今天东北的概念——尽管此时“满洲”还兼有“关外”的意思。
那么,“满洲”为什么能从一个地名变成一个政区名呢?这就要从后金的建国说起。 建州女真原辖地在今辽宁东部,但自从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国之后,为了控制人口更多的蒙古部族,后金国的版图西移,进入了今天的内蒙东南部,并击败了漠南蒙古(也就是所谓的“鞑靼”),控制了今天的内蒙古大部分地区。
随着后金国势力的扩张,其与漠南蒙古之间的边界不断东移,最终形成了以辽河流域为中心、包括今天的吉林、黑龙江两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在内的广大区域,并被清王朝所继承。 而随着清王朝的定鼎燕京,“满洲”这个词便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它既是指今东北地区,又指今黑龙江省以北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并且是将这两个概念合二为一的“统一体”。
在雍正帝时编撰的《皇朝藩部要略》中,“满洲”就被明确地定义为“关东之谓也”——这里的“关东”当然就是指关外,亦即今天我们说的东北。
我们可以这样说:“满洲”是清朝对东北及其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