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有没有铜的一元?

别妍星别妍星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935年法币改革之前,中国国内是银本位制度 也就是说人民币的发行是以白银储备为基础的 根据历史资料,国民政府拥有约700万两白银(合7.8亿美元)的海外储备,其中大部分在纽约附近,约有200多万两在伦敦 当时国内流通的货币有银元、铜币和纸币,其中纸币占的比例不大而且以钞券为主。

按照金本位制度,只要维持货币的价值不变(实际上很难做到),那么增加或减少货币的发行量就能调节市场的购买力水平,从而使商品价格维持在合理的水平。 但民国时期的货币体制相当混乱,虽然法币改革后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银行制,但财政赤字较大,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大量印制钞票,导致通货膨胀。 从下面两张图可以看出,法币发行量和白银外汇储备量变动基本成正比 从图中还可以看到,法币发行量的飙升是从抗战开始后的1937年到45年的这十几年里,这意味着在抗日战争期间,为了支持战争,国民政府不顾后果的疯狂印发钞票,而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却随着战争的持续不断下降。

在抗战胜利后,由于美国援华款项中的大部分以“租借”方式发放,且主要购买军火,不附条件,也不要求兑换成法币或其他货币,所以国民政府的法币发行量在1946年至1948年间迅速膨胀,达到顶峰。 而这时国民政府的财政其实已经赤字累累,无力支持庞大的军事力量及官僚体系了。

1948年底,蒋政府将国库中最后的3亿美元外汇用于赎买美军装备,随后又连续支付2亿美元的巨额租金给美帝租赁军火。这些费用都没有报销,也就是说这些费用都不是由当时的中国负担的,最终负担这些费用的只能是当时的国民和政府。 可以说在民国时期,无论是国民政府还是中共领导的革命根据地都重视经济的发展建设,但也都受到财政困难和金融失控的问题困扰,二者都在努力寻求平衡发展经济和调控市场的关系,但是效果都不理想。 这两个问题至今仍然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存在着。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