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象牙能收藏吗?
清象牙
在我国清朝乾隆年间,象牙雕刻进入全盛时期,出现了全国性工艺美术昌盛大繁荣的局面。牙雕工艺也得到了全面发展。在这一时期,广州以岭南风格的雕刻称胜,北京则以“南匠北工”的牙作,广泛吸收各种姐妹艺术的精华而著名,两地成为我国牙雕工艺的两大中心产地。清代的广州牙雕,一般体积都比较大,并以用料多、雕工繁杂、不惜工本、镂空剔透见长。著名的有“百宝嵌”,是先在象牙雕好图案的镂孔部分嵌进其他质地的图案花纹,再磨平抛光而成。北京牙雕工艺从广州吸收了镂空技术,并把玉器、漆器、木雕、角活等工艺的长处与牙雕的特点结合起来,使作品精致灵巧,风格清新。清代的北京牙雕,一般器型不大,多为鼻烟壶、花插、笔筒、插屏以及仿古的瓶、觚、鼎、炉等。工艺手法多用镂空与浮雕结合,或透雕、浮雕、圆雕结合,在方寸之间构思、构图严谨,雕镂精巧、玲现剔透。特别是仿古牙雕,造型、图案、纹饰,古色古香、精致美观。明清时代象牙制品的流通,在19世纪上半时已发展成相当庞大的事业,中国沿海城市(主要是广州)进口的象牙总数以万斤计,广州与北京两中心城市的象牙工艺工坊总数以百计,象牙制品的制作达到十分精致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