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花卉底碗写在哪里?

宓雅祺宓雅祺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真没有具体规定,一般都是作者自己确定。 但如果是正式出版的书稿,则必须符合相关规定。 如《汉语大字典》的编写规范中就有“词目”一章,对如何确定词语条目的首字做了非常详细的规定(第1376页)。

当然,如果单篇发表,那就不存在“词目”的问题了,作者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不过,即使单篇发表,有的作者也会考虑到大众阅读的需要,而遵循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来写文章。 比如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文章(包括杂文、日记等),一般要求标题中的两个字是名词性词组,并且这两个字一般是地名,如《人烟稀处》、《山城夜语》…… 又如《文汇报》的副刊经常刊登散文,为了让这类文章能更广泛地流传,往往在题目上用虚词“的”将两个词语连起来,作为标题,如《清愁月色》、《斜阳草色》…… 而民国时期的作家也有很多自己的习惯。

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集《背影》中有这样一篇《“忙”里偷“闲”》—— 这似乎是在暗示我们,他其实是把“忙里偷闲”当作一个整体看待的,所以从现代人的角度看,这篇文章的题目显然有问题。 再来看刘半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 这个题目显然比《“忙”里偷“闲” 》更有诗意,也更符合大众口味。但问题是,这个题目中的两个偏正结构不能分割,也不能颠倒,实在有点别扭。

周作人的作品则常常是短小精干,题目也是简短的动词短语(有时后面有“之”“乎”之类表示停顿的助词),如《买书》、《看脚》等等; 沈从文的题目则多用形容词性词组充当,且结构比较松散,如《边寨的夜晚》、《云南的歌会》…… 这些都可以作为参考。

P.S. 看到题主的照片,觉得您一定是位优雅美丽、具有文学气质的女性!因此专门找了一张女士戴花的图片配在上面,希望喜欢~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