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美术大师何顺其简介?
何绍基(1799-1873),字伯仁,号倩初、晚号敬斋。湖南长沙人。道光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山西学政、国史馆纂修等职。工诗文、书法、绘画。 其诗宗陶渊明、王维、孟浩然,风格平淡朴素;画得法于宋代苏轼和南宋马远等,晚年融北派山水笔法于其中;书学两汉刻石、魏晋碑碣,博采众家之长,自成清俊飘逸之姿。尤以行书见长。何绍基的书法创作深受颜真卿《祭侄文稿》的影响,点画厚重,笔画中间的粗线条带有笔断意连的特点,而且粗细变化明显。字形上紧下松,中宫收紧,上下左右宽窄对比强烈,整体感觉挺拔劲秀而又舒展流畅。
作为晚清著名书家,他同袁涛、李瑞清、吴昌硕并称清代“四家”。他的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启功、刘炳森、林散之等当代书画大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他的影响。 现在,我们可以透过他的作品来观察这位历史人物的风貌了。这是何绍基38岁时写的《临张猛龙碑》。此时的他刚刚中进士不久,正意气风发,挥斥方遒。这个时期的书法作品,如《临张猛龙碑》《临石门颂》等,笔划较为粗壮,且多行草书体,给人一种雄强的感觉。
45岁的时候,他的书法发生了变化,开始向清雅隽秀的方向发展。作品如《跋颜真卿争座帖》《行书四屏》等,笔画开始变得精细起来,结体也更加匀称得体,行笔更为流暢。这种书风,可以说是深得魏碑的神髓,又兼具唐人用笔的特色。
到晚年,何绍基的书风再度改变。由于患了眼疾,他不得不调整书写姿势,由站著写字改为坐着写字。晚年的作品如《隶书联语并自书诗》《行书五言唐诗册页》等,都呈现出了新的面貌——笔画更加圆润,结体随意而多姿,显得从容不迫却又灵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