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砖墓有价值吗?
汉代的砖室墓是汉代最常见的一种墓葬形制,从汉武帝时期就开始大量出现,在东汉末年达到顶峰。 这种葬式之所以流行,一方面是因为汉承秦制,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建立了郡县制和统一制度,而汉朝继承了这个制度并且进行了完善;另一方面汉朝的经济实力不如盛唐,不可能像唐朝那样营造规模宏大的陵园,同时由于厚葬之风的影响,又在经济上负担不起修建大型石椁的费用,于是砖室墓应运而生——用砖来砌筑墓室,既能满足下葬的需要,又不至于造成严重的钱财损失。
当然,用砖来取代石材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在当时砖的烧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的情况下,能大大缩短建筑的工期。 至于题主说的“墓里的东西几乎都被盗完了”的问题,其实在汉墓中也是个普遍现象,甚至到了唐代仍然如此。这是因为在汉朝的时候社会风气相对开放,男女之防不像后世那么严格,所以有不少男性盗墓者都是直接进入墓室内把随葬品取走,而女性盗墓者则多是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挖洞入室,把随葬品取出。
这两种方法都会导致墓室内的棺椁以及周围的砖墙受到一定的损伤,所以不少汉墓或者唐墓在被盗过后都会留下明显的痕迹。 至于题主所说的“还发现了两枚印章”,我个人揣测这可能是墓主人或者与墓主人密切相关的人的身份象征物,而不是具体的私人财产(比如说银子啊金子啊之类的),否则的话盗墓贼在得手之后会先把这些东西带走。 不过即使是这样,能发现铭文印章也是值得高兴的,毕竟这证明了这座墓的年代及其年代的范围,对于研究历史地理、文献考证乃至语言学的学者们来说都有很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