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中央银行的纸币值钱吗?

江竹祐江竹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除了收藏传统纸币外,一些特殊纸币如粮票、国库券等也得到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热捧。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推动本地方经济发展,也多次推出地方特色的“彩票”进行拍卖或者回购。

其中,比较有升值潜力的是 1948 年 12 月 1 日,人民银行在全国推行统一的“人民币”时,原为作为辅币的“银元券”和“国库券”被收回。当时,“银元券”的面值有 1 元、5 角、2 角、1 角、20 分、10 分、5 分和 1 分 8 种,颜色为灰蓝色,由英国永盛洋行印铸。由于当时中国实行的是法币政策,铜钱已经统一收取,所以,“银圆券”无法流通。

1955 年 7 月 9 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收兑银圆券,原银圆券按票面金额 10% 的比例兑换人民币。从此,这种银圆券退出了中国近代货币史。

据业内人士称,从存世量上比较,“银圆券”存世量较多,券别之间存世量相差不大。就珍稀度而言,“银圆券”没有特别珍稀的版别,各券别中,除贰角券较稀疏外(可能因其面值较小而铸额较少),其余各券别存世量均比较充实。

1935 年 12 月,国民政府推行“法币”政策,规定一切交易均以法币为法定货币。此前的硬币与纸钞同时流通,此后则禁止硬币流通,而收兑已发行的法币,以纸钞代替。

法币政策是国民政府为应付时局而颁布的,其主要目的是将中国白银收集起来对抗日本侵略。这一政策与当时实行的洋券政策实际上都是将币权收归税收,而非用于经济发展需要。这一政策确实暂时支持了国民政府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需要,但却造成了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的重大灾难——它使得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后一次货币改制变成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最大的通货膨胀。

“飞钱”又称“钱钞”,是现现代银行支票的先导。“飞钱”实际是一种汇兑凭证,最初指一种准现金汇票,后来发展成了具有一定票据效力的存款凭证。“飞钱”最初由北宋时期著名的企业家、金融家、藏书家——许振以其私人财产创办的“青衣坊”发行。

“飞钱”是汇兑行为的一个临时工具,不是国家银行发行的,也未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商品信用要求。而且当时兑换比价、付款期限等条件均不统一。

1993 年,国家对外经贸部下达指令,为鼓励经济特区发展出口,允许将不可兑换的“飞钱”折合美元纳入国家外汇储备,这便是“蛇口飞钱”。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