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铜元怎么保存?
清代铜元怎么保存?
一、保存清代铜元的注意点
1、保持清代铜元的干燥性
古人之所以喜欢在铜钱上打印错,就是怕钱文和铸地暴露,被大量假造、伪造。现今,我们收藏传世清代铜元,同样也要保持它的干燥性,以免弄脏了或损坏了古钱币。不能把清代铜元放在衣柜、书柜等潮湿或可能使清代铜元受潮的地方。
2、不可用化学溶液清洗
不少爱好者有了钱币收藏的兴趣后,常会买一些清代铜元,由于钱币上有污垢,便把古代的铜元放入溶液中,用棉签清洗,其实,这样做很容易损坏明代铜元。
清代铜元,虽然铜质含有大量铜、锌、锡、铅等各种金属,但其主要成分还是铜。是一种较单一的金属。而锌、铅、锡等金属,却是较不稳定,易与气体或水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
所以,当把清代铜元放入碱性溶液中,锌、铅、锡就会溶解,使清代铜元的表面结构遭到破坏,失去原有的形态和色泽。清代铜元受损后,尽管经清洗、打磨等修缮处理,但其出土时的原有风貌已被破坏,价值也将大打折扣了。有的经营者和投资者,以为用化学溶液清洗,会使清代铜元失色,便刻意追求“原生态”,以“原汁原味”论价。其实,这种化学清洗,只是使清代铜元受到很小的损伤,对于喜爱清代铜元的收藏家来说,清洗后的清代铜元更亮,更显得古朴、可爱。如果实在嫌清洗后光洁度还不够,可用湿布(切忌不能用湿巾)稍微擦拭。
3、不要把清代铜元与硬物放在一起
有些铜元收集者,喜欢把清代铜元与小刀、首饰、钮扣等置于同一个钱的囊中,实在是一大害。近代有些书商,在出售清代铜元时,也在钱囊内放有刀具等,其目的是便于出售。殊不知,把清代铜元与硬物放在一起,对清代铜元也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因为铜元表面有铜、锌、锡、铝、铁等多种金属,把清代铜元与硬物放在一起,时间久了,铜元表面就会被磨损,特别是一些坏品相的清代铜元,由于在铸造过程中,制作工艺比较差,铜元表面的铸造工艺比较差、有铆钉等凸起,与硬物接触时间长了更会加快磨损,使其价值大大降低。有的读者以为,有些清代铜元有磨损是正常的,毕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事实上,从现有留存的史料看,不少清代铜元在铸造和使用时,由于磨损较小,至今保存较好。如湖北省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元,其穿孔较细,钱文锈蚀严重,磨损较大,属一般的流通品,但保存较为完好者,也不在两枚以内。铜元磨损多的,其价值也低。清代铁钱,由于质地较劣,更多磨损。一些清王朝的政治反动、腐败,在铜元上也有反映,如贵州省造宣统元宝当十大钱,其钱文中的“宣”字,笔划磨损很多,似乎有点难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