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铜锣怎么样?

关鑫彤关鑫彤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铜锣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它始于东汉,盛于明清。按制式、形制、发音可以分为多种,如堂锣、堂鼓、书锣、战锣等等。堂锣,圆形,大而厚,直径1.4米左右,重36公斤,锣面有75小块组成,音高,音响洪亮,一般用于奏军乐或庙堂乐章。堂鼓,直径0.3米左右,声音清晰。如演奏民乐就用堂鼓,而不用堂锣。

书锣,呈梨形,较小,直径0.8尺左右。演奏时用绳穿过锣环提拉敲击。主要用于书场弹奏。

战锣,圆形,较小,音色尖锐、响亮的信号锣,直径50至60厘米,锣面分四区域,每区4块。演奏时可用两个、三个、四个不同的锣面组合进行敲击奏出节奏,以传递各种不同的信号。如:操练、战斗、鸣炮集结,或是为信号指挥交通或为集贸市埸聚散等。

铜锣制作工艺复杂,要经过裁料、分块、冲眼、拼合圈、锣坯、打圈、退圈、开锣面、拼合、钉环、打磨、上漆等十多道工序。其中“开锣面”是制作铜锣的一个重要环节。“开锣面”是铜锣制作中的关键性技术,如果锣面厚薄不一或锣面鼓出,敲击时就会发出不均衡的噪音,甚至出现铜锣破裂。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