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早期用什么青花料?
清代早期时,前期大致从清初到康熙中期,青花用浙江的“浙料”和云南的“云南料”,青花发色前期略浅,青中含蓝色感。
康熙中期以后到末期,开始使用产自江西省的“石子青”或“陂塘青”,青花发色稳定鲜艳,青中泛浓蓝感。因为清初正处于战乱恢复时期,所以青花色泽也有不鲜艳的现象。此时期由于战乱,青花瓷的造型较少,但胎质较紧实。前期釉子光亮肥厚,青花深入到釉内,具有明代的遗风,后期釉子肥而白润,色泽浓艳。
青花瓷到了清代进入了鼎盛时期,从康熙晚期开始,直到清末,历代皇帝都十分重视御窑的烧制,并且在宫中设立御窑厂,专门烧制宫廷使用和陈设的青花瓷。因此,清代青花瓷的质量相当精美,代表了青花瓷生产的最高水平,而且品种繁多,有青花玲珑瓷、青花釉里红、青花五彩、蓝和黑等品种。
清代早期青花瓷的鉴定方法
一、看器形。主要看器物的制作工艺,用手触摸器物表面,康熙青花瓷的制作工艺,承袭明代的传统手法,注重修胚,所以用手触摸康熙青花瓷,会感觉非常细润光滑,在制作工艺上非常讲究。而仿品触摸起来手感粗糙,制作工艺粗糙。
二、听声音。用手指轻轻敲击器物,会听到金属的声音。康熙青花瓷敲击的声音响亮金属,清脆。而仿品敲击的声音沉闷,没有清脆的声音。
三、看青花发色。康熙青花瓷青花发色纯正鲜艳,具有青中带蓝的感觉。而仿品青花发色不正,颜色偏紫或者偏黑,缺乏真实感。
四、看青花纹饰。康熙青花瓷的青花纹饰绘画,采用的是传统的双勾填色法,线条清晰有力,纹饰生动逼真。而仿品绘画线条软弱无力,纹饰呆板,缺乏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