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托甲值钱吗?
所谓托甲, 也称"托子", 形似倒栽莲蓬形, 用于承托和稳固纽座、帽顶。主要通过两根铜簪,从左右两鬓插进发髻,然后使托甲的顶端朝上立于发顶,再于纽座孔内插进一根缠丝红绒的翠簪,最后在翠簪顶端装饰纽纽座和帽顶。
清中期,托甲多为点翠金托,金托上饰以珍珠或各种宝石,造型基本为倒栽莲蓬式;清中期以后, 金托上翠活有所减少, 点翠的面积逐渐缩小, 珠石等饰物也相应减少; 清末,托甲上珠饰、翠活大为少见,除极少数帝后仍有镶钻的宝石托甲外, 夏季一般只在发髻内插一根翠簪装饰纽座和帽顶, 不使用托甲。托子根据其制作材料的不同而有镏金、银镀金、翡翠托子之分,其造型、大小各不相同。其制作工艺为:制托艺人按设计要求将铜丝镶嵌在托子坯体上,制成有发簪眼孔的托架,再经镂空后缠以彩色丝绒或点翠,有的上面还镶嵌珠宝装饰等。所用发簪分为红绒簪、翠簪等,亦用做太后、皇后服饰和旗人贵女发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