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督陶官有哪些?

栗丽呈栗丽呈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清初,宫廷为营造“国泰”“民安”的祥和景象,对各种工艺品要求十分严格,尤其是对官窑瓷器的制作更为重视,因而于康熙二十年始在景德镇设置御厂,由内务府派员前往烧造。清代著名的督造官有四个人:康熙年间的臧应选和郎廷极、雍正年间的年希尧和唐英。

臧应选为清初工部员外郎,于康熙二十年四月被封为工部员外郎兼九江关监督。《陶成纪事碑记》中记载他“督造时,于四十年之前,盛唐、马、言诸公集陶手巧匠,取故时瓷器,止仿古采今,损益博收,殚工极巧。”这说明当时制瓷的能工巧匠皆被集中到御厂,烧造的瓷器是以仿古创新为主,因而“其年所烧造……与旧窰莫可轩轾,此仿古采今之窑,又其最也”。然而,臧应选在任时仅三年,于康熙二十三年四月病故于任内。臧应选离开御厂不久,“唐英选九江关,又专任官窑,继之而兴,可谓得人矣”。

唐英在任期间编修了两部工艺专著,一是详述御窑厂一年中烧造瓷器的全过程的《陶成纪事碑记》,一是全面记录景德镇各种制瓷技法的《陶冶图说》。由于有唐英的“殚精竭虑”,“数十年来,御窑精益求精,曾未少懈”。因此,人们称颂唐英为“陶瓷圣人”和“陶人”。

督陶官的制瓷水平高超,对景德镇民窑影响极大,并促使其制瓷工艺在清代获得突飞猛进的大发展。这一时期的制品,因受到督陶官的严格控制和管理,所烧瓷器无论琢器还是圆器,其造型十分规矩,胎骨薄厚适当,釉层透明光亮,青花色调纯正雅丽,彩瓷妍丽多姿,无一不反映出当时高超的制瓷工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