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有哪些书法代表作品?
郑板桥书法是从隶书古篆参入行楷,他以画竹之法画兰,复以画竹、画兰之法写书亦如写兰如画竹,终成自家面目。他写过一种'六分半书',杂人楷、隶、行、草,并以画竹、画兰笔意融入其中,字体雄浑沉着、瘦硬清挺、拙朴古质。他在《自度曲》中说:'三十五岁学行书,稍得古人仿佛,人争请索。予自揣,学之既成,殊觉无多悦人处,因学真、隶、古篆以自广。亦如学医者,知其为医而仍兼外科痈疽、跌打、骨伤、产科;学巫者,能治某病,而仍兼符咒,以博神庙之宠也。'他'六分半书'的笔法有'乱石铺街法',横涂坚抹,参差错落;有'屋漏痕'、'棉裹铁'、'润水'、'刷字法',圆浑沉厚、挺拔雄健,故以柔取胜,亦以刚见长。他的书法在清代书法园地占有一定的地位,被'扬州八怪'之一的高翔誉为'真神品也!'。
郑板桥有自题联:'吃亏是福,难得糊涂。'又有七言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郑板桥的行书七言联:'风竹原来皆舞蹈,海鸥无事亦飞鸣。'此对联曾被郭沫若先生手录用于书法创作。
郑板桥还作有五言联:'高梧一叶下,残月半林明。'此联写深秋的'高梧'、残损的'月',烘托出一种凄清冷寂的境地,这或许也是作者心态的外现吧!他在《三秋兰》一画中题曰:'兰草三秋香不死,竹根一个冬凌霜。'用兰花之清高来陶冶自己的情操,以松竹之品格,磨砺自己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