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书法作品是写什么?
清代乾隆皇帝酷爱书法,用帖学颜真卿之体式,写出了潇洒灵动的殿体字,用之于刊刻石碑及御笔书画。他的殿体字既在一定程度上承传了颜体书风又为颜体字注入了新内涵。同时,他还以帝王之尊推动着帖学之盛行,对清代书法具有重要的影响。
乾隆以皇帝之尊,书法传世十分丰富。他的书法作品,留存至今的不下数万件。北京、山东、山西、广东、福建、宁夏、甘肃、内蒙、新疆等省市,都留有乾隆皇帝的御笔。其书法作品的载体,除了纸、绢等传统载体之外,更有石、玉、版、屏、牌之属,种类繁多。就纸本和绢本书法而言,单是清内府藏品就有3000多件。传世的刻石,北京200多件,山东过百件,山西、宁夏、广东、福建、甘肃、内蒙、新疆等地也有遗存。特别是北京,仅颐和园就有170多件。
这些刻石大部分集中在后山,即万壑松风景区内,是18世纪乾隆年间万寿山“后山后湖”的重要遗存。1998年颐和园万壑松风景区内发现的刻有乾隆御笔的“兰竹图”石碑残片,极为珍贵。碑刻的右半部是一首七律题图诗,左半部是诗塘“兰竹图”。
此诗碑的发现是研究清代帝王书画艺术及清代造园历史的宝贵实物资料。此件御笔诗塘“兰竹图”为乾隆皇帝写意笔法的典型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