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仿过杨彭年的作品?
清嘉庆、道光年间,宜兴紫砂陶艺百花竞放,名家辈出。当时有位名叫杨彭年的紫砂艺人的制作,尤其受到人们的注意和称赞,连制壶大家陈曼生也与她合作制壶。
据说杨彭年是位擅长制作浮雕花卉陶塑盆景的艺人,他和他的妹妹、外甥女、外甥媳都善于制壶,作品大都很精致。后人合称他们为“彭年壶”。据考证,杨彭年的妹妹,也就是陈曼生合作制壶的“阿曼陀馆主”,也是一位擅长制壶的高手。
杨彭年在当时有如此盛名,其制作技艺必然很高。因此仿制杨彭年作品的人很多,也有的仿制得较为精妙和接近,一般爱好者是不易识别的。鉴别杨彭年的作品,从其代表作水平壶和菊瓣壶的造型上来看,主要应该是看其“气”与“骨”。在清道光至咸丰年间仿制杨彭年水平壶和菊瓣壶较多,尤其是水平壶,它比较容易制作,因此清末到民国初年仿制者尤多。据周颢、陈曼生等人的题款,杨彭年水平壶是方形的,其流、把与壶身为直线条,接头处不生硬,口盖平整吻合,有棱有角,方中寓圆。
仿品水平壶往往棱角浑圆,不够刚劲挺拔,有的流、把与壶身的接头处不自然,有“粘”、“牵”的感觉,不够简洁利落。这些都应该从“气”与“骨”上仔细比较区别。
杨彭年的菊瓣壶造型优美,壶身圆中见方,由12瓣菊花构成,器形严谨、生动、明快、和谐,有质朴之感。12瓣组成的菊瓣壶,由于用泥的颜色偏黄,所以人们又称之为“南瓜壶”。后人仿制的较少,仿品也不如水平壶制作得精到,多在菊花的瓣形上缺乏生动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