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博物馆谁的作品?
天津市博物馆藏有一方古砚,其制作精致,雕刻精细。更为奇特的是在这方长20.6厘米,宽12.5厘米,厚2.4厘米的古砚砚堂四周,却刻有12个蝇头小字 “余与颍滨同出此翁。甲子夏月书。”这12个字字体隽秀,运笔流畅,笔划刚劲,虽是蝇头小字,但有尺幅千钧之势。砚堂一侧镌有篆体“颍滨遗墨”四字。砚堂两旁镌刻着一株苍翠的松柏,柏下站立着一位白发垂髫的长者,神态安详地正用右手捋着胡须,左手把着拐杖,目视前方。人物造型生动,呼之欲出。从砚堂四周的12字和砚台一侧的“颍滨遗墨”四字可以看出,这一古砚,就是苏东坡900多年前手书的砚铭。
“余”指谁呢?
关于这方古砚,流传着一段佳话。北宋著名文学家、艺术大师苏东坡晚年被贬海南儋州时,与当地一位百岁长寿老人黎子云结下忘年交。
儋州气候炎热,水土怪异,人烟稀少,民风淳朴,素有“天之涯,海之角”之称。当时被贬到此的苏东坡,生活异常艰辛,常常食不果腹,夜不能寐。一次,苏东坡外出散步,见前面有一位白发老者正佝偻着腰向前走来,就拱手向老者施礼并请教:“请问老先生,在此地您居住了多少年了?” “60年了。”白发老人答道。
“哦,您今年多大年纪?” “90了。” “60年中,您是如何生活的?” “吃菠菜,钓小鱼儿。” “老人家,您今年高寿?看您气色颇好,鹤发朱颜,请问您常服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