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六盘山是谁的书法作品?
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1935年10月所作的一首词,抒发了“长缨在手”定当“缚住苍龙”的革命豪情,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共产党人战胜蒋介石的彻底信心。此词也是毛泽东长征途中唯一一首格律诗。
六盘山是抗日的前夜、在光明的憧憬中写就的壮丽诗篇。作为长征组歌的最后一支乐曲,它十分完美地展示了胜利后的欢乐和自豪、乐观与自信,同时又通过作者在历史上的特殊位置,显示出一个新时代的即将开始。
1、从诗词写作的规律上看,此词首尾承转,浑若天成。“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首句便展现了一幅壮阔的深秋图。“望断”二字既有凭高远眺之意,又有不顾一切、闯荡天下,直至山海尽头、天崖海角、无路可走之感。而“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正是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战斗到底之气的表露。
2、从这首词的内容上看,作者当时的情绪是处于高昂亢奋的状态。1935年的抗日烽烟早已燃起,六盘山在抗日的前夜、在光明的憧憬中写就,诗人的激情,笔墨所到之处,无不如挟风带雷,气势磅礴!
3、从这首词的韵味上看,它有一种特殊的美。它的前半阕虽是粗笔勾勒,却又细腻寓于豪放之中,“天高”、“云淡”、“南飞雁”构成一幅有层次的简洁、悠远的空间背景,一个“望断”告诉读者,词的主人是一位执着追求者。他何所求?正是“不到长城非好汉”所揭示的革命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