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小罐子做什么用的?
皇帝所用的香,有专门掌管制作的“尚 pharmacy”。尚 pharmacy制作的香,一部分作为供奉之用,另一部分则作为皇帝日常保健香及御用保健药物。据《养吉斋丛录》中记载,清代皇帝每月能享用各种丸药八十三味、散药十三味、神香九种二十一帖、佩挂辟邪物二十四样、手炉内暖香料六种。皇帝在使用时,会将其中的神香分为五份,每份装入黄绫面小盒内(外加一黄绫圆合口),然后将五盒神香分别盛在五个黄绫带盖的包袱内,用五色丝线,系成活结。再用黄绫大包袱,分五格装好,由内务府总管太监领回,存放在乾清宫“慎德堂”暖阁内的佛像旁。皇帝有时在西暖阁歇息,也会召小太监将包袱、盒儿送到西暖阁内的炕桌上。皇帝取用时,由小太监按次序逐盒打开,内装有五色线绣花香囊二十个,每个香囊的四角,各悬一个小铜铃,里面装有小玉石球,以使其彼此相击而发出哗琅的清脆铃声。皇帝取用时,令太监解开系好的绣花香囊,里面会同时发出各种气味混杂的香味和各种清脆铃声,目的是为了“避邪恶之气,清心养神”。这些神香的包装,既香且雅,是集观赏、使用与把玩于一体的佳品。
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还藏有一件清宫中皇帝用的黄丝线绣花荷包,里面装有五个小荷包,每个小荷包的四角也缀有小铜铃,里面装有五香木制成的香面,非常小巧玲珑,是清代帝王御用香荷包的典型代表。
古代的达官贵族非常有钱,他们用的香盒、香囊等常常以黄金打制,上面再镶嵌各种宝石,有的连里面的隔断也是用金银打造,再用绫罗绸缎等织物缝上“里子”,有的还绣以精美的图画,堪称珍贵的艺术品。
普通百姓用的香盒用料多为木质,或用竹根、树根雕刻,虽不如宫中用的珍贵,但也做得小巧精致,十分可爱。如现在有的地方还有用荷叶包的“荷包麝香”,虽看起来有些简陋,但却别有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