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红宝石怎么鉴别?
清代宝石的品种仅有红宝石和碧玺,翡翠刚刚传入我国。碧玺色彩丰富,故常用作花卉图案的原料。碧玺色彩虽鲜亮但显得“火”不够。红宝石一般用作蝙蝠、寿字、蝴蝶等图案,器物的主装饰纹样。由于红宝石的开采及加工水平不高,多数为不规则形状,颜色深浅不一,刻面琢磨工艺也欠成熟,因此,清代的宝石给人感觉一般“火”气不足,显得有些“闷”。
在清代中期以前,用宝石琢制的器物相当稀少,只有少部分扳指、印章及配饰,所用宝石皆为色彩艳丽的碧玺和颜色深红的红宝石。在清乾隆时期,用金、宝石制成的奢华的发冠已相当流行。至晚清时期,宝石器数量剧增,颜色及品种也有所增加,颜色艳丽的水晶制品出现,有手镯、佛珠、花卉挂饰和镶嵌饰件。还有色泽灰暗的玉髓和玻璃、水晶等制作的印章及扳指。由于当时宝石、玉石的开采量增大且廉价,所以玉雕艺人用各种次一些的玉石制作了一些大器,如大盘、大尊及一些装饰器。但这类器物在清代中期以前是相当少见的。因此,在鉴别器物的年代时,要特别注意这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