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几大名瓷器?
历来被人推崇的瓷器,其制作在明代宣德年间达到了顶峰。清代入主中原后,沿用明代的制窑制度,并将分散在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集中于北京,制造皇家使用的瓷器,称为“官窑”。康熙、雍正、乾隆年问,清王朝的封建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这种繁荣也带动了手工业的进步,出现了瓷器制作的又一个黄金时代。烧制瓷器的名窑很多,著名的有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浙江龙泉、山东淄博等。江西景德镇是我国着名的“瓷都”,以制作精美细致的薄胎瓷、色莹白的粉彩瓷、古朴大方的青花瓷为长。
景德镇在明代时就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清代,烧瓷技术有了新的发展,烧出了不少新品种。著名的有:
薄胎瓷 薄胎瓷制作的难度很大,“千刀难一器”,所以,当时曾有“工匠玉”之说。薄胎瓷品种有高脚鸡心碗、盖碗、酒盅、小茶盅、小饭碗等,其中尤以高脚鸡心碗为著。
粉彩瓷。它是在康熙五彩瓷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品种。粉彩瓷以色彩柔丽娇艳、清逸典雅着称于世,所以又被称为“软彩瓷”,雍正朝的粉彩最具代表性。
青花瓷 青花瓷产于明代,以钴蓝色装饰为主要特色,用国画的笔触作画于瓷胎上,再加施透明釉,高温烧制而成。它的特色是:釉下彩,永不褪色。“三秋杯”是青花瓷中的名珍异宝。这种酒杯杯口呈圆形,杯底呈方形,以“福”、“禄”、“寿” 三字装饰,因此得名。
其他品种还有色彩鲜艳的古彩,色彩晶莹明亮、温润柔和的五彩,色调柔和、图案清秀的斗彩,“如银似玉”的黑釉瓷,以及釉上五彩描金加紫的精品瓷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