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朝珠是挂在颈部后方的珠串装饰,一串完整的朝珠由四颗大珠(佛头塔、背云、纪念)和108颗小珠组成,108颗小珠分成三段,每段36珠之间用大珠隔开,这三段三隔共108珠叫作“长寿记”,挂在胸前的两段小珠叫作“佛记”,从背后盘到双肩的叫作“太子记”,每盘一记,三记共有136颗珠子。
看到好多人问这事情,我也来凑凑热闹吧 首先声明我不是专业人士,只是家里有祖产玉石(我爷爷那辈起就开始收藏了),然后家里有个专门切割玉器的小车间,我爸是雕刻师傅。所以关于切玉我倒是有不少亲身经历和见闻。 我家切玉的主要工具就是砂轮机、刀具和水锯。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东西——切工。
我理解这个问题是,中国绘画(文人画)为什么要“留白”;但问题表述可能有些偏差——“不把画满”——似乎在说,西方的油画、水彩等画法是用色彩把画面填满。 其实,无论是中国传统绘画还是西方现代主义绘画,都讲究“不虚不空”,也就是要有丰富的内容,这就产生了“满”“虚”两种形式。
其实这个问题我回答起来有点心虚,因为我对古书鉴定的了解主要源自于金庸先生《书剑恩仇录》。金老在书中写乾隆皇帝在评价一本藏书时写道“这本《四十二章经》虽说是元朝的刻本,却极属可贵,元人刻书,字体较为粗犷,此经字法颇为谨严”(当然,乾隆皇帝是个爱书之人,他评价一本书的好坏并不只是从版本意义上来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