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书法的古法?
一,“古法”不是某一种具体的技法 古人留下的经典碑帖(或者简而言之的“法书),比如《曹全碑》、《张迁碑》等等,只是古人留下来的各种书写范本中的一小部分而已……这些碑帖的笔法结字等具有相当的典型性特点,但是这些“形”是怎么来的呢?是作者在练习的过程中总结归纳出来的方法。那么这又是怎么得到的呢?是在不断临习古帖的基础上进行的积累和思考。所以所谓的“古法”其实是前人经过无数次的尝试,总结出来的一套最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和方法。 但是因为古人的水平也有层次之分,所以不同的碑帖体现出的笔法、结字的特点也不同——比如《曹全碑》就相对比较整齐、匀称;《礼器碑》就比较严谨、挺拔;而《张迁碑》就更古朴厚重等等,这就是风格的不同了!
二,“古法”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古法”其实也是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中的,不同时代的人对于“古法”的理解以及追求的目标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唐代的书法家们大多追求的是丰腴妍美,宋代则多讲究含蓄内敛;明代的文人提倡从篆隶入手进而写出符合自己性格风格的行草书来,清代的书法家们又重新重视起楷书乃至小楷的练习来了……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和学习“古法”,并且给后人留下了可以借鉴的痕迹和轨迹。 所以我们常说的要“取法乎上”、要“先学古人”其实也是这个道理——“古法”其实就是前人们总结出来的最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和经验。我们只要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再做出适当的调整就可以了。但是一味的模仿古人也是不可取的哟~
三,“古法”是可以超越的吗? 我们都知道“法”是死的,人是活的嘛~所以在不断的练习中,我们会慢慢养成自己的习惯,从而形成自己对笔法的理解和对结构的认识;最终,当我们能自如的控制手中的毛笔时,也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书写语言啦!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审美去追求更适合自己的“古法”,这样才更有意义呀~~~毕竟每个人的审美标准都是不同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