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迎字怎么写?

解芷鸣解芷鸣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迎」从「卬」声,本义为「抬头、仰望」。 甲骨文作 ,由「首」与「手」组成,表示用手臂扶住头部(类似现在的托腮)。金文作 ,隶书楷体写作 ;上方的手形讹变为「口」,下方的头形被写成「丶」或「丶丨」。 楷书六书之一为「指事」。即以具体的点画指明抽象的事物或概念之方位,如「一」「二」「三」等。

《说文解字·部》:「卬,仰也。」段玉裁注:「凡此诸言卬者,皆谓头昂而不下……凡言『卬』者多借為『我』。」 许慎认为,「卬」的意思是「头昂而不下」,所以引申出第一个含义是自称「我」,第二个意思是「敬辞」,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您」。 这个读音在「古音」中属于「脂部」,而「我」在古代属「歌部」,韵脚不同;不过由于汉语音变,它们到了现代都变成了「o」的音,于是读起来就没区别了[1]。 所以“我”和“卬”可以通假,比如《诗经·小雅·白驹》有曰:「悠悠我思,曷云其偕?」意思就是“我是多么想念你啊!何时才能和你相会呢?”

另外,「卬」还可以表意,表示「向上」的意思——这个意思在今天已经很少见了,但还有一些词汇沿用至今,比如普通话中的「昂头、高昂、仰望、昂然」等等,还有山东话中的「昂(ngáng)」表示“高、高高的”“很、特别”之意,例如“这个馒头昂着”就是“这个馒头很大”的意思。 再来看「迎」。 「迎」最早见于甲骨文,由「人」与「囗」构成。「囗」像围成一圈的房子,所以「迎」字的本意为「围着房子迎接」;也有学者认为是「门内止」,即「止」在门内的样子,意为「人在门口等候」。后来「迎」又引申出「接」的含义,再引申出「向」的含义。 《说文解字·页部》:「迎,相道而会遇也。」徐灏《说文解字笺》释:「凡相去而會合爲逢迎,故又为当也。」 徐灏解释说,所谓“相道而会遇”也就是人们相遇时互相打招呼,因此「迎」又有「招呼、接待」的含义,由此又衍生出了「应付、抵挡」的意思。

优质答主

这是颜真卿书丹的《多宝塔碑》的“佛”字,此帖是他50岁时的作品,这个时期他的书法风格已经基本形成并达到成熟阶段,而他的创作是取法于晋代书法家王献之的创作风格。 他的“佛”字和《九成宫》中的“佛”字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取右上侧入纸,然后以中锋行笔,线条圆润。

如果题主想练好该字体的话可参考如下方法:

1、先练习临写;

2、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分析如何书写才会使得整个字形更加好看协调;

3、在临摹的基础上进行仿写训练(最好用米字格纸);

4、选自己喜欢的字帖进行模仿;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