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也钢笔书法?
我对于这个问题思考了很久,我认为它应该分成三个部分来谈——关于“何为”、为何与如何。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何为”的问题。 我们先要明确一点,我们所指的“何”是汉语言的词组,那么这个词组的结构就是动词加宾语;而它的动词我们可以理解为汉语中的动词“是”,所以这里就出现了两个概念,即“动”和“是”。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两个词汇的含义。 “动”作为基本语法中重要的动词之一,在汉语言体系中是具有其特殊含义的动词,也就是所谓的行为动词。因此它所代表的意义就一定是行为动作本身。至于它是怎样的一种行为,我们就需要来谈一谈第二个问题了,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为问”出现呢? 这就要提到汉字的起源,以及由汉字演变而来的现代汉语的一些特征了。
现代汉语是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的一门语言支系。我们都知道,在古代的时候我们的文字是象形文字,也就是说我们在书写的时候是依靠对事物形态的直接描摹来将意思表达出来的。例如:山字就是描绘山峰的形象,水字则是描绘水的形态……这些字都是直接反映事物的形态从而表达出它们的意义来的。但是到了现代,这种对事物直接模仿的文字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了(或者说不能满足人们的记录工具的要求了)。于是人们又发明了一种更为便捷的方法来表达思想感情,那就是直接借用事物的读音。而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它可以脱离具体的形象来表示一种抽象的概念。而这种以发音为基础的语言就是现代汉语。
我们再回到“动”这一现象上来,既然我们已经知道这其中的道理了,那么我们就能明白,所谓的“动”其实就是汉民族的一种思维定势使然罢了。而之所以会产生这样一种思维和认识,我想这和我们的母语是有很大关系的。大家都知道我国古代的象形文字其实是与现在的很多方言一脉相承的。尤其是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这里的方言保留了大量的古音,而这些发音也正是我们祖先创造汉字时所使用的“声母+韵母”的拼合方法。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基础,再加上我们自古以来就有一种追求完美的精神,所以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才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说的“动”的现象吧! 而这样的一种思维模式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也是有所体现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