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林书法出名吗?

党德隆党德隆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墨林”,顾名思义就是“以墨为林”、“藏墨于林”之意。 “墨林”本是明朝大书画家、文学家王世贞的别号(王是江苏太仓人)。 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太仓(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其祖父王锡爵官至内阁首辅,乃明代著名贤相;父亲王忬曾任提学副使和太常卿,也是颇有才干的官员。 由于祖、父辈的影响与熏陶,王世贞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文化教育。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少年时代就通晓诸子百家之书,成年后文、史、经、籍无不泛览。二十岁中举后,又参加会试考进士不第。从此他便谢绝科举,潜心著述。他的主要精力都用在文学创作方面,一生著作达百余卷之多。在散文等方面成绩斐然外,尤精于史学。 《明史》本传称其“所著《史记艺苑卮言》及杂著百余卷……而文藻雄丽,与李攀龙并称‘李王’。”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先生,山东省德州人。嘉靖年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至河南布政司参议。 他与王世贞同以古学相期许,倡“唐宋派”。两人虽同为古文大家,但性格迥异。李为人较有风骨,不屑逢迎权贵,因此仕途坎坷多阻。王世贞则不然,他“性通脱,善交结”,因得权贵赏识而被擢升为中府少保兼太子太保,人称其“纵横公卿间,朝野咸重之”。 为了表彰王世贞功绩,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明穆宗朱载垕颁诏封其为南乐侯。据史料记载,这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唯一的一个以文人身份受封爵位的记录。 在王世贞的一生中,“墨林”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据史料考证,最初王世贞在吴门(苏州一带)购筑了一座小园,名曰“浮轩”。不久又将此园扩大数倍,更名“弇山园”(因太仓古称“弇州”故也)。“弇”即“掩”的意思。

后来人们称王世贞的园林为“弇山园”或“弇山堂”,并尊奉他为“弇山先生”。 作为一位著名的藏书家和文物鉴赏名家,王世贞自小即博览群书,而且他还非常善于收藏图书。据说他在京城为官时,家中藏书多达数十万。当时许多著名学者、诗人如李攀龙、徐中行等人都曾客寓王世贞家中,切磋研讨,共同编撰了著名的文学批评专著——《觚庵文钞》。 晚年的王世贞退居弇山园中,每日以读书著述、吟诗论文遣兴。有时也不免对人生感慨万千,遂将平生见闻和心得体会编纂成一部纪游记事体的笔记体作品取名曰:《弇山堂别集》。此书共计一百零二卷,收录了王世贞自己撰写的各种文体文章七百多篇,以及他对一些古典小说的评论和有关历史人物的评鉴等。其中有不少章节涉及有关中国文字发展史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心得。该书被收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子部小说家类存目之一并被列为清代禁毁书目。由此可见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这本书问世以后,立刻引起了文坛的广泛关注。同时,书中的某些观点和论断也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例如书中关于“永字八法”的介绍就是一例。 相传唐朝欧阳询从王羲之处学到了这个写字秘诀之后便把它当作自己的传家本领代代相传下去。到了北宋时期,大书法家苏轼在其传世名著《笔阵图》里也曾作过类似的阐述: “横如千里阵云,折如霹雳弦惊。竖如万岁枯藤,撇如蛟龙出水……” 然而,对于这所谓的“八法”究竟是如何划分的,却始终没有明确的解释和详细的说明。 直到王世贞在《弇山堂别集·词章门·八法上》中才作了比较清楚的论述: “永字者,八字之总纲也:点如高峰坠石,捺如画水波浪,钩似千里阵云,挑似百钧弩发,横似峨眉山石,竖似万丈悬泉,勾如巨浪奔涛,撇如竹枝下垂。所谓一画而含八法焉。 ”他认为,王羲之之所以能把这八个最基本的笔画练习得如此出神入化,那是因为他悟得了其中的真谛——“以一点为先,八划皆随之矣。” 他还进一步阐明了汉字的基本特点——“一字之中各有一画,八画而成一字,是以八法备焉。”“八画者,八卦之用,阴阳之象也:点如高山立根,横如千里大堑,撇如斧钺临流,捺若重云覆涧,钩似万里长江,竖若孤峰独秀,挑似百钧弩发,戈似猛虎前行。” 这种精辟的见解在当时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因而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 后世不少学者都对王世贞的这种观点表示认同和支持。 清初著名的思想家、理学家王夫之在《书王弇州〈八法〉后》中说: “余观近代书家,推虞永兴(虞世南),欧、褚(欧、褚遂良),李邕(李思训之子),苏、黄(苏东坡和黄庭坚),蔡京(蔡襄之侄)以为能尽其意者也。惟王弇州得其三昧。” 可见王弇州的贡献是巨大的!

优质答主

谢邀,题主是喜欢他字还是喜欢他的人呢 他的字我不是很了解,但关于这个人倒是有一些看法的。 有一次看央视的一个访谈节目,里面主持人问了下这个人的近况(因为我是看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对他的名字有印象),然后这个人就讲了“……我觉得写字最重要的是一个心境的问题”(大概就是这个意思的话) 我当时就觉得这人肯定是个练家子——毕竟在现在的浮躁社会中能有这样平和心态的人不多啊! 然后我又看了《中国诗词大会》,果然是这样的!他写的字确实是非常好看的,并且非常认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