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翡翠分几种?
这个分类是按翡翠形成过程中所处环境不同进行的,有山水连,水流和山体的排列形式分为“山流水”、“原石(水石)”; 按照形成的温度可分为“温标”和“寒标”,“温标”主要指翡翠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寒标”是指低温环境下形成的翡翠。 “温标”中又根据颜色深(浓)浅分为“淡标”和“浓标”。
1.山流水 顾名思义,这是未完全脱离山地环境的翡翠,其光泽、透明度介于原石与雕件之间。
2.原石头(亦称水石) 这是一种半透明至不透明的翡 翠,往往需要打磨抛光后才能得到较好的视觉效果。
3.玻璃种 这种类型的翡翠,质地细腻,晶亮透彻,犹如玻璃一样,阳光照射进去仿佛可以看见其中的影像,这种极品的玻璃种一般是无色或者白色,少数为纯净的水绿色。
4.冰种 这种类型的外观看似透明无色,但是用强光手电筒照射时,可以看到浅的绿色,并且内部可见晶体结构。
5.糯化种 在肉眼观察的时候,这种类型的翡翠就像煮得恰到好处的糯米饭,呈半透明状,内部的纤维结构仍然可见。
6.豆种 这种类型的玉石内部颗粒间纤维交织,但直径较大,肉眼观察时如豆子般大小且排列不规则的结构。
7.杂棉种 这类品种一般呈灰白、黑白相间的干糯米汤样,结构模糊,有时难以分辨到底是玉还是石,属于劣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