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如此多娇作品解析?
表现手法
画家运用西洋绘画造型和中国画笔墨结合的写实手法,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使观者对我们的祖国江山有更加真实亲切的感受,画面洋溢着自豪感、自信感。
在构图上,毛泽东诗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使画家想到用一个近于1:1.7、既不同于传统山水画宽银幕式的横披构图,也不同于高古奇峭的宋人“立轴”的章法,而采用类似于欧洲古典油画的“六宫半”(40×70厘米)的幅面。同时,在“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启发下,采用由画面右上向左下的大倾斜构图,把高山、厚雪、雪松(点缀以小屋)连为一体,自上而下,逶迤伸展,构成了画面主体,给人以崇高、雄健的壮美之感。
色彩基调
在色彩基调的处理上,由于雪是白色的,松是黑绿色,屋是暗棕色,这几种色彩在雪光的映照下又染上了粉红色,所以画面主要以白与绿、黑、棕、粉红之间的对比统一关系构成,既有雪光的统一,又有色彩对比的多样变化。既不浓艳华丽,也不灰冷暗淡,恰到好处地体现了雪国初春的阳光感和画家“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诗意。
笔墨描绘
在笔墨描绘上,画家充分运用国画的传统技法。为了使雪山的造型结实、准确、真实,更加强调了勾勒,并大量用淡墨勾皴,以突出雪的明丽皎洁和浑厚凝重。在雪松和小屋的刻画上,画家采用“没骨法”(完全以色彩或墨来描绘物象)和“勾骨法”(先以墨线勾好外型,再以色或墨渲染)交替并用。在近景雪地和山岭的刻画上,用“披麻皴”“解索皴”“斗斧皴”“点苔法”等等。
此幅作品发表于1959年8月《人民画报》,之后被人民大会堂悬挂收藏,并于1959年、1964年多次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