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黄翡翠哪个润?
这个“润”字,是个褒义词,但用在田黄上,却不是那么恰当—— 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一个概念:“种老”≠“水好”,二者根本没有因果关系。 “种老”指的是翡翠形成之初的结构细致、排列紧密;而“水好”通常指翡翠的透明度佳,常被用来形容玻璃种、冰种等高档品种。 在市场上经常会看到“水好”与“种老”一起卖,这是不对的!因为“种老”不一定“水好”,比如干青种、铁龙生,结构粗糙,种很老(晶体颗粒往往能达到1mm以上),但是水很差或者没水,是一种低劣的品种。 而有些豆种、糯种,虽然水头好(如玻璃种、冰种),但是结构过于松散,内部矿物颗粒之间结合力差,种不够老。
其次我们知道,玉的品质由种、水、色、形、工五方面决定,其中种排在第一位。而在种的基础上,又分为“浓”“阳”“正”“和”四个档次。 这里就要说到田黄的“润”了——“醇润”、“糯润”、“油润”、“滋润”、“莹润”……这些描述“润”的词,在玉器鉴定或珠宝鉴赏的文章中,经常出现。 但仔细推敲,这些词语的意思其实没有多大区别,都表达一种质地细腻、光感滋润的感觉。因此我猜想,最初可能只是对玉质的一种感官印象描述,后来被运用到田黄的鉴别上。因为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田黄根本不存在“种嫩”的问题,其种水的好坏对于价值的影响微乎其微,唯一值得关注的,可能就是表皮透闪石的厚度(见第4点)。所以用“润”来形容田黄是恰当的。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温润”与“冷艳通透”并不矛盾。
举个例子,同样是冻种,有一些显得润泽,有一些则显透明清透,但这并不影响它们都是高档翡翠的判断。 所以如果买到一块看起来非常“润泽”的田黄,别欣喜若狂,好好收藏就是。如果嫌不够漂亮,想洗一洗再玩,千万小心,以免损失宝贵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