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书法家黄什么亮?
现在的人,有一个毛病就是提起“书法”就想到王羲之,想起“楷书”就想到柳公权、欧阳询,想起“篆书”就想到李斯、吴昌硕……他们或许知名度高,但是仔细论起字来,水平真的不一定有多高。
就拿王羲之来说,他的字被称为“最适宜自学”,原因就在于他的字容易上手,但同时也最容易写出样子来。所谓“字随人出”,你写得像一个王羲之的字,人家就会夸你写得好,但如果你写得像王羲之一丢丢,那就不够好。如果认真临过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或拓本都可以),那就更麻烦了,因为那里面每一个字都有很多写法,而最正确的那个只有作者自己知道。
所以结果就是这个《兰亭序》你明明练了上千遍,但你还是写不好。为什么?因为你始终找不到那种感觉——“羲之之书,自然天成;若思其事,殆不可追。”(明·文徵明语) 所以说,当代很多人写的字比上世纪70年代以前的字要好很多,原因就是材料好了,工具完善了,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书写而不必担心纸张破损,笔尖磨秃等问题,这使得他们的字比古代人的字要“美观”不少。再加上当今信息传递迅速,各种展览、比赛频繁,使得大家看到的好字很多,于是练字的人越来越多,水平自然水涨船高。不过这种提高是建立在“易学”和“易写”的基础上。
当代著名书法家陆抑非曾说:“学写字必须先从硬笔起步。”原因很简单,毛笔难度太高,不易掌握,而硬笔则易于入门。 在硬书上,当代比较有名的有王正良,田英章,卢中南等人。
如果学毛笔,当代较有声望的有沈鹏、欧阳中石、孙伯翔、张海等大家。 如果想学古文字,当代较有名的是裘锡圭先生和徐无闻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