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染色是什么?
很多人购买翡翠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疑问,比如“这件玉是不是A货”、“为什么价格相差那么大”等等。而在所有需要甄别的问题中,“是否染色”可以说是最重要,也是最值得深入探讨的。 因为天然翡翠存在多种色调,而人工处理的翡翠普遍色调统一柔和,因此很多人通过观察便能够轻松判断。但也有一些情形需要慎重对待,或者需要通过专业的检测仪器来确认。 那么,今天翠趣就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吧! 在正式讨论之前,大家要先了解两个概念——“染色的”和“注色的”。虽然大家都清楚“染色”这一行为是为了改变颜色而对翡翠进行的处理,但大部分人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并非所有的“染色”都有效。
举个例子,某人捡到一块料子,切成薄片之后发现是绿色的,但由于绿色太过鲜艳且呆板,显然不能直接用来制作首饰。于是,他将其放入化学药剂中浸泡后取出,此时的绿变成了水绿色,看上去鲜活了许多,这样的操作就是“染色”。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染色是永久的,即无论是否施加外力,绿色都不会消失。然而,大多数的染色并不达到这样的程度,而是处于两者的中间——可染色也可褪染。这就是“注色”。 因为可染色可褪染,所以这里的“注色”并不是指真正的颜料注入,而是指将色素吸附到纤维表面,也就是一种染色机理上的“覆盖”。这样的“注色”效果是相对的,可大可小,取决于色素颗粒在纤维表面的附着情况。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天然翡翠存在着颜色的分布状态差异。部分颜色呈星散状分布,这种分布状态的成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或许与微量元素相关,也可能是由内向外形成的渐变过程。
不管是星散状还是密集状,可染与不可染的颜色往往同时出现,人们根据自身的喜好加以选择即可。 当然,除了以上两种形态外的其他形态,通常都为不可染上色的,例如油青种翡翠多表现为密集状着色。这样的色彩特点,在选购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