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蓝怎么形成?
“翡翠”这个词在我国有广泛的含义,它是人们对于大多数颜色的玉髓(玛瑙)的称呼,而绿色的玉髓我们则称之为“绿翠”或“翠绿”。在古文献中,关于绿色玉髓的记载可谓比比皆是,如《拾遗记》中记载的“青瑶之璧”、《南齐书·五行志》中记载的“青州出碧玉”等等,可见绿色玉髓在玉石中的比例之高。但其中品质最佳的无疑要数翡翠了,它不但颜色美观而且材质细腻、光泽强、透明度高。那么这种精美的玉石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地质学研究表明,翡翠属于岩浆矿石,其形成的温度和压力都极高。当富含化学成分的熔融状物质沿着地表或地壳的裂缝涌出时,如果含有致色元素铬离子(Cr3+)的话,就会与铁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铬铁矿。然后随着岩浆的不断冷却,含铬铁矿颗粒的结晶核心逐渐增大,最后形成了粒状结构的辉石质翡翠。
虽然所有翡翠的形成过程都离不开高温高压这一环境,但由于形成过程中所涉及的元素不同,会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宝石——达玛瑙和硬玉。前者富含微量元素,以Na为主要阳离子;后者富含过渡金属元素,以Ca为主要阳离子。由于两者的化学成分差异很大,因此可用盐酸浸泡的方法来鉴定两者,方法是将样品放入浓度为10%的盐酸里浸泡24小时,然后观察表面的变化。如果是硬玉,表面会保留完整,仅仅是局部出现褪色的情况;而如果达到玛瑙,则会整块脱落。当然,也可以用激光荧光检验二者的差别,用紫外光激发时,硬玉会呈现出明亮的蓝色荧光,而达玛瑙则会呈现暗蓝色的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