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有没有杂质?
有啊,翡翠里除了含有矿物组成的硬玉岩(辉石族),还含有很多其他物质。 这些物质在翡翠形成后,可能没有被离子化而残留于翡翠之中,我们肉眼看到的就是它们形成的颜色和杂质。 如果从光学角度看,这些颜色大致可以分为四类:无色油灰(荧光)、淡蓝色调(荧光)、白色(无荧光)和淡绿色(弱到中强度荧光)。 在评价一块翡翠原料或成品的时候,我们会注意观察其整体颜色分布情况,有无“脏”、“绺”等现象发生。 “脏”一般指黄色或者暗黄色的色斑,这些黄色部分由于含有铁元素所以会呈现油浸状或油脂光泽(图1-2);而灰白色的钙镁硅酸盐矿物则常形成半透明至透明的云雾(图3)。 对光观察时,若见微透明的白云漂浮在空中,这种现象称为“云彩”,它属于瑕疵的一种,严重影响了材料的质量。
“绺”与“裂”不同,它是指纤维状的裂纹,常呈不规则的块状分布,对材料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它的走向和分布状况。 在制作过程中,工匠师傅根据玉石的颜色和形状,精心设计,巧妙构思,将原有的缺陷重新组合,可以设计出许多极具观赏性的作品。比如,把绿色的“翠”和黄棕色的“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可以组成寓意吉祥的图案——春意盎然。 再如,把质地细润、细腻纯白的原料巧雕成藕断丝连的形状,再配上精美的底座,一件寓意爱情永续的产品便可以诞生了……正是由于这些天然的瑕疵和工匠们的巧妙设计,使得翡翠成了天然艺术和人文情怀的化身。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一些瑕疵本身并不是翡翠特有的结构,但却是在翡翠形成后,由外来的矿物质渗入内部而产生的。这些天然的瑕疵并不能成为评判翡翠品质的标准。 因为每一块翡翠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自己独特的颜色及瑕疵表现。就像每一个人一样,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个性差异之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