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黄的翡翠好吗?
其实,人们看到颜色偏黄的玉件很自然的就会想到黄翡,但事实上除却琥珀、蜜蜡等天然树脂类材料会呈现出黄色外,大多数的玉石的颜色是不会出现黄色的,比如,和田玉中只有黄沁籽料可能呈现黄色,然而这也只是表面局部的颜色,深埋于地下数百公里的和田玉山料基本上是无黄的。在珠宝学中,依据玉石颜色的自然变化将玉器中的黄色调分为浅淡至浓艳的6个等级; 从行业的专业角度上来看待这个问题,可简单描述为: 黄色调越深越佳,但过深的黄色则稍逊。
而天然形成的黄翡之所以会呈黄色,是因为其形成了表面氧化铁的风化层,也就是因为表层Fe2O3的存在让其变成黄色的。 所以,天然的黄翡是存在一定的染色现象的。 不过,这种染色是物理染色,并不会影响材质本身的质量。但若是遇到那种看起来特别黄的“黄翡”,就要警惕是否人为染色的了。
当然,天然产生的黄色也是有很多存在的意义的,比如在翡翠行业内就有“翡红翠绿”的说法,指的是红色和黄色调的翡翠,其中黄翡就是属于黄色的那一个色系,它的形成与糯冰种或者糯米种的翡翠有关,是一种透明至半透明的翡翠。 而红翡则是由红色的铁质矿物成分构成,通常呈丝状或缕状分布于翡翠粒间空隙处,也有成团块状聚集者。 除了有“翡红翠绿”这一行话之外,行内还有很多关于黄的俗语,例如“黄杨木”,指的是绿色中带有明显黄色的品种;还有“鸡油黄”“蜜蜡黄”“稻草黄”等等,都指的是不同色调的黄翡。虽然这些称谓都是形象地描述出黄的特征,但这并不影响它们作为玉石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