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木那有几层皮?
我是讲堂专注玉石——翡翠讲师。 木那翡翠原矿有1~3米左右的厚度和几米的宽度,在自然环境下风化严重,表面比较凹凸不平,有像马鬃一样的毛刺,看起来比较粗糙,但是种老底好的话,这种粗糙是自然的,有质感的。
因为受到后期风化的影响,每一块木那原石的外表都有区别,所以没有哪两块一模一样的木那原石。 但是无论是多风的原矿,总会有一个共同点——有皮或者裂。这个皮可以是土皮或者是灰皮;也可以是红皮、黄皮或黑皮。这些皮的形状和颜色会有不同,有的是连着整个矿石一起生长的,有的则只是附着在矿石表面。 由于原生矿的形成原因,每一个地块的原生矿都含有不同的元素,所形成的皮的颜色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含铬的黑色原矿皮常常呈淡绿色,而含锰的褐黄色原矿皮常呈翠绿。如果一块料子同时带有上述两种外皮的话,那就更增添了购买者对其的好奇与兴趣。 很多新入行的翠友会容易将“皮”与“绺”混淆,其实二者是完全不同的。
所谓“绺”其实就是原本就存在于玉石内部的纹理,或是由于外力作用(如风雨侵蚀)而导致内部结构被破坏,原来有序的排列遭到扭曲,破坏了原石的完整性,从而形成裂纹。 “绺”的形状通常为长短不一、粗细各异的鱼尾状、丝状或点状等,有的可见交错连接,形成网络状,但“绺”与玉石的结合往往较为紧密。“绺”分为活“绺”和死“绺”。
活“绺”通常表现为局部的褪色或变色,移动度比较大且能随着压力的变化而消失。死“绺”的表现为固定不变的褪色或变色区域。 无论是否带皮,只要是天然的玉石都会存在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绺。只不过有些比较明显,有些则不太明显,需要仔细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