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容易出现石头翡翠?
我是珠宝鉴定师,在云南做玉石检测工作多年,对玉石有点研究 。 玉石之王--翡翠,主要产自缅甸东北部与西部,而产量最丰富的地段要数缅北克钦邦的曼德勒镇与密支那地区。 这些矿区的地势一般较为平坦,多分布于河谷地带或盆地内,这里的地形一般适合于森林景观,所以翡翠矿区常与钨矿及其他有色金属矿床相伴而生. 在我国,除了极少数的宝石级翡翠之外,绝大多数的翡翠都产自广东揭阳、平洲、四会等地方。这些原料大多来自台湾高山的表盘岩,也有少数来自缅北的抹谷和孟拱,但以进口料为主的今日,已经越来越少了。
一、什么是原石?
通常我们所说的“原石”,实际上指的就是“翡翠原石”,又称“玉坯”、“毛料”。它是经过地质作用形成的,产于地表以下或者地表的岩石中。由于受地质运动的影响,它们被搬运至世界各地,多数被沉积岩覆盖。
二、原石的产地 优质的翡翠大多出自缅甸东北部,这里分布着世界著名的“缅旬绿宝石”。它是由一条贯穿南北的深大断裂带出产的。
1、基性岩脉(母岩) 这种侵入岩主要是由含铬铁矿石组成的,是形成绿色翡翠的主要矿物成分。它的颜色呈灰白色到浅橙色,结构为粗粒到中粒状结构(部分玉石颗粒显得粗糙原因是表面风化作用所致),韧性较好,不易破碎。
2、砂矿 砂矿是指在江河沿岸冲积层中、河床及河滩上,或海滨淤泥堆积区所发现的矿石,也称“冲积矿”、"河床矿"。这类矿石在地球物理场中没有明显的反映,通常需要用人工挖掘的方法才能开采。目前市场上的翡翠95%以上来自缅甸,只有不到5%的翡翠来自于中国等地。
三、如何辨别真假 由于现在的造假技术高超,不借助专业仪器的话很难分辨其真假。不过,有些技巧性的方法还是可以借鉴一下的。
1、辨颜色。真翡翠的颜色自然纯亮,假翡翠的色彩单调且发暗。
2、测比重。同等体积下,真翡翠比假翡翠的重量明显要高很多。
3、掂手感。假翡翠用手掂量时,会有轻飘飘的感觉;而真翡色则感觉沉甸甸的。这是因为假翡翠多用塑料或玻璃等材料制成,质地轻盈,而天然翡翠多为硬玉,密度较大,手感厚实。
4、验硬度。用锋利尖锐的指甲刮擦,真翡翠不容易刮出痕迹,而假翡色很容易留下划痕。这是因为真翡翠硬度较高,而假翡翠的硬度不够,容易被指甲刮花。
石头翡翠的“石性”往往表现在绿色少和水头不足,因此我们就要从这两个方面去思考石头翡翠可能出现的位置。我们知道,翡翠形成主要是以下4个过程:富钠硅酸盐玉溪岩→钠长石化作用→钠长岩-硬玉岩混合岩化→硬玉岩(即翡翠岩) 也就是说,翡翠在形成的过程中,其后期表现是在钠长岩石中硬玉的岩浆侵入,然后在与周围石英和钠长石发生反应,逐渐形成翡翠岩,这个过程并不是瞬间完成的,而是在漫长的时间和热量的驱动下慢慢形成的,因此有些硬玉岩可以侵入到钠长石中,而有些硬玉岩则不能,因此有些翡翠会带有“石性”,这也是翡翠多样性的来源。
1、首先,由于后期硬玉岩浆不能及时侵入钠长岩而形成翡翠,因此在老坑老场口中可能出现石头翡翠,这种翡翠主要在老坑场口的外围出现,并不是每块老坑料中都有可能出现。通常这类翡翠内部的硬玉岩结晶较细,但水头多不足。
2、其次,硬玉岩部分侵入到钠长岩中,部分没有侵入到钠长岩中,而是在外面包了一层,形成翡翠的半成品,在随后的搬运蚀变中使得外面的硬玉岩部分风化掉,也可能会形成石头翡翠。这类翡翠同样也可能出现老坑场口中,其与第一类石头翡翠的区别是,第一类石头翡翠的绿色(硬玉岩)为点状,块状出现,而这类翡翠绿色可能是层状出现,更易出产出色,其绿色水头通常稍好,但可能内部有裂隙,透明度不高。
3、最后,硬玉岩浆侵入质量不均匀导致某些部位的矿物结晶质量差和水头不足等原因可能会产生石头翡翠的出现,在色墨区域周围也有可能产生,这类石头翡翠常可能在新场口中出现,而且占石头翡翠的主要部分。通常这类石头翡翠常有硬玉和钠长石的共生,绿色水头差,多为菜白色,墨点或色点较大。
翡翠是硬玉,化学式为NaAlSi206,它和钠长石、透辉石等伴生在岩石中。翡翠在生长过程中,如果硬玉和钠长石共生或交织生长,就会形成所谓的“石”或“癣”,也就是我们俗称所说的“石性”。
翡翠中“石性”的有无以及“石性”大小直接影响其品质的好坏和价值的高低,因此在购买翡翠饰品时,都希望“石性”越小越好,“石性”越小则翡翠的“种份”越好,价值也就越高。因此翡翠界有“无绺不雕花”之说,意思就是说只有“石性”较小的翡翠才可以用来雕刻,而“石性”大的翡翠就只能用做首饰珠或戒面的镶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