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问几分水怎么?
一分水的概念是,把翡翠放入水杯中,完全浸泡在水中,水面能覆盖住翡翠的最高点。 两分水就是放在杯子中的翡翠最高点距离水面1cm-2cm。 三分水就是最高距离水面三厘米左右。以此类推…… 注意:这里说的是垂直距离,如果是倾斜放置的玉镯,需重新测量最大宽面的高度。
三分水还是干吗的,它跟种、水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这是鉴定师或者卖家通过视觉判断一块原料或成品尺寸和品质优劣的方法之一——把东西放到水里,根据漂浮的高度来判定种水和瑕疵的情况。 在观察过程中,如果看到水中漂浮物(渣)多且大,则肉质粗而且结构松散;如果在清水里,仅看见少量细细的痕迹,那么这块料的种就相当好了。 当然,这种方法不能绝对精确地计算出种水分的具体数值,只能作为一个参考,而且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同的鉴定师可能会有不同的判断,但是这个方法是最直观的评价方法了。
此外还要提醒大家一点,种水上乘并不代表着这件翡翠就一定值钱,也不能简单以为种水越好价格越高。种水只是决定了价值的基础,具体的价格还要看颜色、形状等因素。比如两块一模一样的水龙头,一块有颜色的价值就会比另外一块没有颜色的价值要高很多。 所以大家在挑选自己中意的翡翠时,一定不要只盯着种水看,还需要从多方面考虑,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水,就是透明度,透明度高为玻璃种或冰种,所以行内人叫做“水头足”,反之称为“干”。在透明度的衡量上,行业界一般分为五档或几水、几分水的说法,透明度越好,价值也越高。但是翡翠的透明度因行内专业人士看法不同会产生差异,如某些冰裂种或芙蓉种翡翠,某些人认为是玻璃种或冰种,而某些人却认为不是。
在实际的交易中,对翡翠透明度(水)的评价,五档或五色说法较为常见,分别是玻璃色(冰色)、蛋清色、米清色、紫罗兰色和藕粉色。玻璃种翡翠因为结晶颗粒十分细腻而具有玻璃光泽,所以一般为光亮透明的玻璃色。蛋清色和米清色是根据蛋清和米汤的半透明状而进行的命名,但是二者存在细微的差别,蛋清色指较清亮、半透明的状态;米清色偏灰绿、半透明,所以也可以称为“粉青”、“青味”等。紫罗兰色和藕粉色是根据紫罗兰花和莲藕粉的色彩来命名,属于不透明的翡翠。
“几分水”的说法在业界也十分流行,通常是根据五档说演化而来,认为玻璃种或冰种为10分水,芙蓉种或绣花种为7分水,豆种为5分水,油青种为3分水等。总之,对于透明度的评价,因观点存在差异,所以在交易过程中容易发生分歧,这就需要协商确定,或者通过双方都认可的第三方来鉴定透明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