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蓝底值钱吗?
最近,在云南瑞丽,出现了一种“蓝水”翡翠。这种颜色的宝石,看上去非常清新、淡雅。那么,什么是“蓝水”翡翠呢? 先来看看什么是“蓝色”。在我们日常认知中,一提到“蓝色”,就会想到天空和大海。的确,天然的蓝色,主要是由晶体排列造成的。如果一块玉石中含有铬元素(Cr),并且以离子状态存在,那么在光源照射下,就可以发出蓝色的光线。这就是大多数蓝色宝石,比如蓝宝石、海蓝宝石等等,都是含有铬的宝石的原因。 但是,并不是所有含铬的宝石,都是蓝色的。有些含铬的宝石,经过阳光或者灯光的照射,会显露出美丽的绿色,比如猫眼绿宝石。而有一些含铬的宝石,即使直接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也看不到任何颜色变化,比如翠榴石。 所以,是不是蓝色的,除了与所含的元素有关之外,还和元素的类型以及结构有关系。而“蓝水”翡翠,就属于后者,即不属于上面所说的第一种“显色”方式,而是靠“染色”来呈现蓝色。 “染”什么呢?“染”铬元素。
如何“染”入铬元素呢?一般是将含有铬的化合物浸泡在天然翡翠中,这样就能起到染色作用了。 不过,这里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染料不能太多,否则颜色会发乌;二是染色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颜色容易发黑。所以,“蓝水”翡翠,其实是具有“时效”性的。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或者长期暴晒在阳光下,都会导致其褪色。这也是“蓝水”翡翠,不如“正阳绿”翡翠价值高的原因之一。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了,既然“蓝水”翡是有色宝石,那么它的分类应该属于彩色宝石吧?为什么还要归在玉石类目中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得从翡翠的来历说起。现今市面上流通的「翡翠」,主要产自缅甸。而早期发现的「翡翠」,则产自印度加德满都谷地的拉雅泰米尔地区。当地开采的「翡翠」,通常都为绿色(阳艳绿或菠菜绿),且质地细腻,光泽鲜艳,透明度高。但是,当地的「翡翠」并不受欢迎,因为杂质含量太高,颜色也不够正。当地的「翡翠」只能用于制作一些价格不高的小件饰品。直到19世纪,缅甸北部莫霍克地区发现绿黄色「翡翠」后,这种色彩不够理想的「翡翠」才找到了用武之地。 因为颜色不够理想,所以需要用化学方法对「翡翠」进行染色改良。而染色剂的选择,非常重要。选择不好的话,不仅会导致染色不均匀,还会出现掉色现象。后来人们发现,将铬元素加入到染剂中,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于是一种被称为“亚洲绿宝石”的新材料诞生了。它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翡翠」。 虽说「翡翠」是一种有色宝石,但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已经将其归属为玉石类。这也是「翡翠」具有“软玉”属性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