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翡翠上有皮?
首先,我们要了解,翡翠的形成过程是从岩浆在地面喷发形成的,由于含铁量高,所以呈橘黄色、深绿色等颜色,这些颜色的形成是因为含铬导致,当岩石到达地表后,受到外界的冲击,产生摩擦,使某些元素释放出来,沉积在表面,形成“包浆”或“皮色”。而有些则是形成之后再渗入里面的。比如,白色翡翠的外皮,就是氧化铁溶解到翡翠晶格中,形成无色胶状物再沉积而成;而黑色和灰色外皮,则是进入翡翠内部的铁锰氧化物聚集而成的。 那有些人也会问,有没有不长着皮的翡翠呢?当然有,纯透明的玻璃种翡翠就是没有皮的哦~!不过,这种玻璃种翡翠的价值也是非常高的。
那为什么有的翡翠有皮,有的却没有呢?这跟翡翠形成的条件有关,要知道,外面那些已经风化的表皮之所以形成,就是因为当初岩浆冷却之后形成了致密的晶体,而外面的表皮因为没有足够的空间形成,所以就被保留了下来(只有一部分能被保留下来成为外皮,也是极有幸运的)。而没有皮的翡翠大多是晶粒比较粗大的,比如豆绿或葱绿色的就比较少有皮,这是因为绿色的翡翠形成之后,里面的铁元素已经被氧化,没有机会形成外来物质了,因此也就没有了外皮的缘故。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绝大多数的翡翠都有外皮,但是并不影响它们的美观与价值。因为雕刻师会在玉雕的过程中,把那些影响美观和外形的表皮去掉,让好的部分露出,所以不必太过执着于是否有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