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跟玉哪个水深?
这个问题太宽了,都不知道从哪方面回答起。 先说一点个人看法,我并不认为“水”这个概念适用于玉石行业,或者至少不适用大部分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水”在字面上就有“流动”“浑浊”“不平静”等含义,而玉石行业恰恰不是这样一个需要不断投入大量资源来维持经营的行业(不同于咖啡、茶等行业)。
因此“水深”这个词不太适用于形容玉石行业,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行业壁垒高”或者“入行门槛高”。 很多人应该不知道,目前市面上销售的A货翡翠80%以上都是广东揭阳做的,而B+C货更是几乎是百分百揭阳做。之所以能做成这样,一方面是得益于缅甸政府对边贸的开放和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原因是,加工费非常低廉——基本上两三千就能请到一个熟练工,一天工作十个小时左右,加工一件A货翡翠手镯或者挂件。 如果说A货还值得一玩的话,那B+C货就真的没有什么可玩的,完全就是垃圾。
不过虽然B+C货没什么可玩的地方,但市场上却很畅销,这是因为大部分人买回这些手镯之后都会自己去抛光,去鉴定,然后打上13801或46729的防伪标识。当然也有个别不扫光的,但这些不扫码的手镯普遍都比较粗糙,颜色也显得比较呆板,没有灵气。 所以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买回一只A货手镯还是很容易的事情,难的是如何辨别是A货还是B+C货。
而对于行内人来说,分辨A货B+C货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因为无论商家说得多么天花乱坠,实际上只要用相关仪器测一下即可。只不过这种简单的方法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又很难实现,所以这就造成了一个看似很荒谬的现象:行内人都能很轻松分辨A货与B+C货,但是普罗大众却被各种营销话术所迷惑,花大价钱去买一些品质极其低下的产品。